- 小
- 中
- 大
- 字号:
2019年以来,在市委和省总工会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工会职责使命,聚力拼搏奋斗,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打造工作品牌,充分彰显了白城工会的新作为、新风貌。
始终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反思、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坚持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开展、高标准推进,整个活动期间共组织集中学习7次,围绕4个专题开展调研,收集7大方面150余条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九个一”活动,严抓问题整改,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工会味”。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职工思想引领。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培训,深入基层、企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采取专题宣讲、主题演讲、诗歌朗诵、职工快闪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抓好职工文化建设。元宵节猜灯谜、职工排球赛、乒乓球赛、征文、演讲、职工大合唱等各类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全市职工思想教育、能力提升、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成功推荐评选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个人。申报国家级职工书屋1家,发放全国电子书屋阅读卡1.2万张。
全力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助力经济发展。开展技能大赛、岗位练兵、名师带徒等活动,建成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1个,创新成果转化260余项。推荐评选省级劳模38名,全国和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工人先锋号12个;评选表彰市劳动模范183名、市模范集体46个,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迈出坚实步伐。扎实开展《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项目》,完成了9个项目培训,投入专项资金14万元,培训1441人次。投入脱贫攻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屯环境整治,扩建村文化活动室,18眼灌溉井全部实现柴改电,村屯公路、巷路全部封油加固。狠抓暖棚合营、庭院经济、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发展,户均分红近2000元。标兵村建设持续推进,村屯美化绿化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志智双扶,使被包保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参与创城工作。开展“建设文明白城·争当文明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制作宣传景观、宣传板、公益广告、公示栏等49块,组织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抓好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工会改革,及时组织开展工会改革“回头看”,市县两级工会领导班子全部实现同级副职配备,专兼挂副主席全部落实到位,县级工会换届大会全部完成,工会改革重点任务全部落实。推动新时期白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起草了《白城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实施方案》,在征求人社、教育等18家成员单位的意见建议后,由市委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为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遵循。投入疫情防控。强化思想宣传引领。及时发出倡议,全面动员部署,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等媒介第一时间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发出工会声音、展现工会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市总工会共下拨疫情防控专项资金87.9万元,全市各级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14.32万元。先后为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困难职工、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家属和各卡点工作人员送去工会组织关心和爱护。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先后走访慰问经开区、园区18家复工企业,下拨专项经费10万元。下沉疫情防控一线,选派19名工会党员干部,深入到小区出入口,深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展现新时期工会干部的务实与担当。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维权载体。坚持职工参政议政有效途径,密切与人大、政协的联系,保证职工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扎实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不断强化职代会、厂务公开等维权载体建设,以“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为主题,积极开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活动,规范基层职代会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得到不断深化。抓维权服务。深入开展 “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系列活动,深入企业、班组和生产一线开展送法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完善职工维权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完善工会法律援助各项制度,基本实现了工会法律援助规范化。抓维稳成效。主动融入安全生产和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参与企业近220家,有13家(次)企业荣获全国和省级“安康杯”优胜企业称号,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30余期,培训职工近万人。认真参与安全生产事故排查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发挥安全生产群众监督检查员作用,排除各种安全隐患100余起。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领导接待职工来访、阅批职工来信、包案处理职工信访事项等机制,畅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渠道,有效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问题,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
健全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加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履行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责任,做到分级负责、精准识别、一户一档、动态管理,累计帮助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2.5万人,完成省总下达指标任务的98.9%。强化职工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职工服务中心“提标提质”工程,全面落实“八个统一”的标准化目标,共建成基层职工服务站388家,“爱心妈咪小屋”4个,优秀服务站建设位居全省首位。建设形成了市、县、乡、基层四级职工网络服务格局。普惠服务全面开展,建立普惠服务基地69个,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扎实启动。继续实施“四季恒温”行动。持续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帮扶工作。组织20余个行业7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80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30.68万元为坚守一线的6486职工提供防暑用品;累计投入资金49.37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就学149人;“两节”送温暖累计投入资金200.57万元,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农民工)1101人。全力推进职工互助保障。成功组织召开市职工互助保障协会第一届大会,建立协会章程,设立互助项目,明确收费标准和赔付措施,目前共有24家单位成功缴费,参保职工3973人,缴费总额达57.2万元。
不断夯实工会工作基础。顺利完成工会换届。认真筹备召开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严格履行各项议程,选举产生第五届市总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经审委和女职工委员会领导班子。工会队伍不断壮大。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联合基层工会,深入开展“八大群体”和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探索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有效途径,扩大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会覆盖面。目前,全市共组建基层工会1873个,其中独立工会1799个,联合工会74个,涵盖法人单位4647个;工会会员17.1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4.7万人。干部培训持续开展。工会干部特色培训(山西太原)、财务经审干部培训、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等6批次专题培训陆续开展,共培训工会干部620余名,有效提升了工会干部政治和业务水平。工会基础更加坚实。全市工会财务管理日趋规范,经费对下倾斜力度不断加大。扎实推进工会审查审计监督,积极引入社会审计力量,工会内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职工会员民主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工会、女职工工作和工会调研工作均取得长足进展。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 吉林白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吉公网安备22080202000246号 吉ICP备2021004239号
单位地址: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清峰街与临溪路交叉口南160米 邮编:137000 网站标识码:2208000061
招商电话:0436-3566018/3566028/3566029/356603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