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州

县区

一网搜
发布时间:2019-09-10 10:06:00 来源: 白城日报
  • 字号:
收藏
2019年第三季度“白城好人”候选人公示
 

2019年第三季度“白城好人”候选人公示

 


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白城好人”评选办法,经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途径推荐,拟评选出“白城好人”22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19年9月10日起至2019年9月17日止,欢迎广大干部群众提出意见,反映问题。联系电话:0436—3216676。

 

中共白城市委宣传部

2019年9月10日

 

2019年第三季度“白城好人”名单及简要事迹(22人)

一、助人为乐类(5人)

曾庆华,女,汉族,1970年12月出生,群众,白城市曾福居火锅店(明仁店)经理。2012年参加公益活动以来,她积极参与助学、救急、扶老等各种公益活动。每年春节前给贫困人员送年货的活动她次次不落,岭下、平台等地送助学款的路上她经常出车出人出钱,“大手牵小手”、义务植树、“爱心义买 助力扶贫”等活动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7年多来,她一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捐款捐物累计1万余元,影响和带动的志愿者超过100人。她说:“公益活动,让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努力,我会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活动的行列中来,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淑琴,女,汉族,1966年2月出生,群众,白城市修正修养堂经理。她多年资助贫困学生、智障儿童以及老弱病残人员。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吉林省永吉县水灾等社会需要的地方,都会出现她的身影……每个周六的下午,她总是带领志愿者在市区市民广场普及急救、自救、互救常识。每逢节假日,她都会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她曾为一位盲人免费提供午餐,免费培训按摩技术,让这位残疾人掌握了一项生存技能,并能独立工作。她经营的修正养生堂连续6年获得修正修养堂全国十佳模范店,本人更是连续8年获得北京雪中金家庭急救自救公益活动传播大使荣誉。

王红梅,女,汉族,1971年2月出生,群众,洮南市黑水镇丰满村好力宝屯村民。从2011年起为镇里敬老院老人做鞋,连续4年没有间断。2015年她外出打工间断了。2018年回来后,通过多方联系,取得敬老院老人的鞋号继续做鞋,并为全村11个五保户做鞋,用时一个半月,24双鞋全部完成。当年12月4日,丰满村新时代实践站队员在镇村领导的陪同下将棉鞋送到黑水敬老院。王红梅奉献的精神带动周边妇女行动起来,在村妇联的倡导下,全村妇女以她为榜样,争做无私奉献先锋,她的举动影响了全村整体社会风气的转变。

胡永春,男,汉族,194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镇赉县镇赉镇人民政府退休干部。胡永春2009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一名老党员的应尽职责,积极支持参与社区管理等各项工作,发挥余热。身兼数职,退而不休。胡永春在社区既是一名信息员也是一名调解员。只要别人有需求,胡永春都非常热忱地为大家服务,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在做好社区维稳工作的同时,胡永春也是社区的义务调解员,在矛盾调解的工作中,总是明辨是非、以理服人,并耐心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直至做通为止。志愿服务,贡献余热。胡永春除了在社区岗位尽职尽责,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杜春梅,女,汉族,194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镇赉县新兴社区居民。杜春梅从物价局退休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音乐班学习,并担任主持人,同时积极投身到文化宣传工作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还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杜春梅组织大家专门成立了一支文艺爱好者的宣传队,平时排练,编排节目,每逢重要节日或县里有重大演出,就带领队伍深入群众中以文艺演出的形式进行宣传。16年来,杜春梅一直以文艺战线为领地,以文艺宣传为新岗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宣传工作做到了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深受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并在县、市多次受到奖励。

二、敬业奉献类(6人)

宋晓艳,女,汉族,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镇赉县林业局环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宋晓艳2010年任县林改办主任,林改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这对曾从事营林调度工作的宋晓艳来说无疑是个“门外汉”。面对这一现实,她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实施了制定林改办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抓林改档案管理,抓办公室日常管理等4项举措,对镇赉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宋晓艳在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林业局及林改办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

刘艳秋,女,汉族,1978年12月出生,群众,白城市第十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兼综合实践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2载,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她曾在农村工作6年,搭炉子、拾柴火、拔草、种花、栽树……为了给学生查资料、买字帖,她每次要骑行自行车30多公里,顶风冒雪往返于城乡之间。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政工作、家务劳作之余,她勤于收集各种与教科研有关的资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实践。一叠叠资料,浸透着她执着追求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课堂结题报告获得2016年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018年5月她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

范晓民,男,汉族,197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安市新平安镇党委书记。心系百姓事,情牵百姓家。范晓民在2015年被组织选派到新平安镇任党委书记。新平安镇是一个人多耕地少,而且土地瘠薄、沙化严重的乡镇。出生在农村、工作一直在农村的范晓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群众的小事就是他工作中的大事,他从解放群众思想、抓实各村精准扶贫工作、身先士卒做群众的表率等具体工作出发,通过3年勠力攻坚,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改变了全镇的贫困现状。范晓民硬是凭着勤于奉献、吃苦能干的韧劲带领新平安镇的人民走向了幸福生活。2014年4月被大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大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3月荣获大安市委、大安市人武部授予的“大安市武装工作好书记”荣誉称号。

薛春艳,女,汉族,197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洮北区靖安小学教师。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及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她怀孕期间,也是忘我工作,一直坚持到了9个月,站着实在讲不动了,她就坐着给同学们上课。一次在学校楼梯上滑倒了,疼得她满头大汗,但她也没舍得休息一天。乳腺做手术,医生建议她休息一个月,特别嘱咐她不能写字,但她只休息了一个星期,就主动要求上班,她说不能写,但是还能讲课。公公生病3年,后来卧床不能自理,她仍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做饭护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爱岗敬业的她荣获了洮北区第二届青年教师大奖赛区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录像课荣获国家级二等奖。

边长林,男,朝鲜族,198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一级警司,镇赉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所指导员。边长林从警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和带领车管所全体民警、协警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大队上下和全所同志的一致好评。为了方便办事群众,边长林在业务大厅设置了“为您服务”公示牌和值日警官岗,群众要办什么事,要找哪个窗口、哪个人,值日警官都会引导到位,使得来办事的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边长林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2015年底,镇赉县车管所被公安部评定为2014—2015年度“全国县级优秀车管所”;2017年底,被公安部评定为2016—2017年度“全国一等县级车辆管理所”。

安慧彬,女,汉族,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通榆县第二小学校大队辅导员。“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安慧彬身为教师,工作性质特殊,但她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琐事耽误学校的工作,反而是事事走在同事的前头,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喜欢,家长的敬重。她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名列年组第一,她把自己的全部爱给了学生,学生生病了她主动给家长打电话,孩子成绩差她不厌其烦地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了解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并和家长勤沟通,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就这样,孩子们特别喜欢她的课,家长也极其信任她。2011年、2014年、2018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09年、201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16年被评为白城市普法先进个人。

三、孝老爱亲类(6人)

刘波,女,汉族,1968年8月出生,群众,镇赉县良种繁育场二分场居民。19年前,刘波的丈夫从房顶摔下,从此卧床不起,33岁的她悉心照顾,不离不弃。冬去春来,6500多个日日夜夜,她一直深情守候着丈夫,坚定一个信念——为丈夫、儿子撑起一片天。为了更好地护理丈夫,刘波去场卫生所请教医生学习护理知识和按摩技术,为了防止丈夫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刘波去县城买来席梦思床垫,在床垫上铺上厚厚的被褥。为了给丈夫看病、供孩子上学,她承包了3公顷土地,还在家中开了个小卖店,自己每天忙得顾不上休息。刘波笃定地认为,只要丈夫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相濡以沫的幸福。

张效华,女,汉族,1975年11月出生,群众,镇赉县实验小学教师。父亲食管癌,母亲子宫内膜癌,张效华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双亲,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是父母久病床前更尽孝。2018年,张效华甲状腺癌术后,拖着虚弱的身体悉心照顾父母的同时,班级上还有50多个孩子像幼苗渴望雨露一样需要她去浇灌培养。沉甸甸的担子重重地压在她那弱小的身躯上,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起对生活和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她身上彰显着孝老、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钱巨华,女,汉族,196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洮北区瑞光街道新村社区居民。女性的坚韧、顽强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钱巨华从幼时起就挑起了照顾智力障碍残疾哥哥的重任。结婚几十年以来,钱巨华和丈夫一起默默承受艰辛,尽心尽责照顾残疾哥哥。清贫与艰难没有打倒她照顾哥哥的决心。在父母的感召下,孩子也懂得照顾舅舅,帮他倒尿倒屎、换药。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也总要给舅舅先吃。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经常搞得床上、衣服上满是污秽,对此,钱巨华每次都会及时清洗哥哥的被褥和衣服。他们夫妻常说:“血脉亲情,是任何艰难困苦都斩不断的。”她用爱心与恒心,书写着这段浓浓亲情。

刘雪丽,女,汉族,1974年11月出生,群众,大安市第一中学教师。刘雪丽把照顾好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责任。班里的孤儿乔丽欣、贫困学生王国涛以及很多贫困学生都得到过她的帮助,她无偿为学生辅导功课,购置衣物,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生活中刘雪丽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每天照顾体弱多病的婆婆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陌生人同样无私博爱,每年无偿为孤寡老人送衣物、药品、米、面、生活用品等。2010年6月,她获得“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课件类;2014年12月荣获第27届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指导教师奖。

郭春英,女,汉族,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通榆县殡葬管理所会计。1985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郭春英毅然选择到殡葬管理所工作,一干就是33个年头。作为女儿,她用孝心侍奉恩亲;作为母亲,她用慈爱呵护孩子成长;作为亲友,她用温润诚挚感染每一个与她接触的人;作为党员,33年来,她严谨负责,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员工及先进工作者等殊荣。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有几十年如一日为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尊老爱幼的大爱品德,默默奉献、维持家庭和睦的宽厚胸怀。她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身边每一个人,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她一生的追求。

李静,女,蒙古族,1978年2月出生,群众,通榆县第一小学会计。结婚21年来,她与婆婆一起生活,从来没有红过脸,没有因为家庭琐事而斤斤计较。李静婆婆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有糖尿病、脑血栓,李静知道婆婆不容易,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她。瘫痪的婆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纸尿裤、尿不湿她都是大量的批发回家,总怕婆婆舍不得用。听说鸽子汤大补,她就买来鸽子用砂锅给婆婆熬汤喝;听说乌鸡蛋对身体好,又到处买纯乌鸡蛋。一直以来婆婆的三餐她都是提前备好,吃什么补气血、吃什么补钙、吃什么对糖尿病有好处等等,她都心中有数。李静的娘家居住在农村,母亲也是糖尿病患者,她定期给母亲买药,按月买米、面、油等。虽然不在他们身边尽孝,但是每天都会打电话问问他们的情况,利用假期时间带着孩子探望父母。2013年、2015年、2016年她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四、诚实守信类(3人)

肖健,男,汉族,1997年12月出生,群众,镇赉县大屯镇肖健重汽农机修理部经理。2017年肖健开起了肖健重汽农机修理,他本着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经营理念,把维修店打理得有条不紊。2019年1月的一天,莫莫格蒙古族乡米太村的村民祝兆福与同伴骑着摩托车来到离家最近的大屯镇农村信用社取包地款,在回家的路上把刚取得的4万元钱遗失。肖健母子意外捡到这笔钱后,没有迟疑,迅速来到派出所,把钱交给民警。顺利取回辛苦钱的祝兆福感激得热泪盈眶,一把抱住了肖健连连感谢,肖健对失主说:“不用谢了,谁捡到钱包都会这样做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归原主我就放心了。”

刘贵勇,男,汉族,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安市永保农民种植合作社董事长。大安市永保农民种植合作社位于红岗子乡新合村,成立于2012年1月,共有社员132人,合作社现有资产600万元。38岁的刘贵勇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经过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现有蔬菜批发场地1000平方米。2018年,出售瓜果蔬菜200吨,销售额达160余万元,社员人均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1万余元,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他的合作社获得了吉林省AAAAA级金牌合作社称号,他本人获得返乡创业发展之星称号,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对他做过介绍和报道。

王军永,男,汉族,1977年1月出生,群众,通榆县边昭镇昭福家园永峰制衣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13年,在外打工的他接受朋友的劝说,和妻子商量从事了服装加工生产,在河北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制衣坊。在党的十九大春风吹遍全国大地之时,服装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这样的大好机遇下,他放弃了留在河北发展的机会,怀揣回报家乡的梦想,回到家乡边昭镇,再次创办起永峰制衣厂,加入到了脱贫攻坚的队伍中。“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汉子动情地说,政府的帮助他铭记于心,乡亲们的支持他感激于心,他相信还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回报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五、自强不息类(2人)

王立冬,男,汉族,1976年12月出生,群众,洮南市东升乡永德村农民。王立冬所居住的村有600多户,1480多公顷地,没有一块儿洼地,全部是山地,而且缺少水源。于是他引进了玉米垅下半膜技术,垅下半膜覆盖玉米种植方法是:春季灭茬把地整平,不浇水干种,用覆膜机趟沟、施肥、覆膜、扎眼、播种一次完成,以往几十年地膜覆盖玉米都是覆盖垅台,这回是覆盖垅沟。在他带领下多位村民在2018年种植玉米230多亩,亩产量达到667公斤,比常规种植技术增产300公斤,亩均收入增值450元左右。2019年,以此方法种植的农田面积达到了3000亩,农民尝到了甜头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王立冬说:“咱农民要想种好地,就要改变老办法,既要相信科学,又要敢于尝试,不试永远不会成功。今天我自己使用这种技术尝到了甜头,我会努力把它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金凤波,女,汉族,1978年3月出生,群众,白城市山水塘草原虫子鸡专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创业之初,她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足3个小时,每天吃、住、睡都是在鸡舍里度过。突如其来的大雪压塌了鸡舍,800多只还在下蛋的母鸡全部被雪覆盖,损失惨重,但她没有放弃,依然努力经营。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合作社已发展成为社员48人、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大型合作社。富裕起来的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洮河镇政府签订了合同,带动重度贫困户105户、181人共同致富,每年每人年底都能拿到分红1000元。每年她都会去洮河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面、鸡、鸡蛋等物品。此外,她还赡养了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至今已有8年了。2019年,她被评为市级特等劳动模范。